登录 网站无障碍 长者助手
媒体报道(已归档)
您现在的位置:

我市15个流域1000多条河涌治理稳步推进,火炬区孖涌整治经验值得借鉴——雨水污水“各行其道” 河涌不再“同流合污”

信息来源:中山日报发布日期:2021-09-03 分享:

孖涌整治工程已经接近尾声,2.2公里河涌水质明显改善,河涌两岸绿树成荫。

  我市提出打造“湾区枢纽 精品中山”,涵养良好的水环境是重要抓手。

  我市在2017年就成立了中山市整治黑臭(未达标)水体工作指挥部。以全市黑臭(未达标)水体治理为出发点,加快黑臭(未达标)水体整治可研报告编制工作。以群众的满意度为首要标准,以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为着力点,对全市15个流域1000多条河涌进行整治,目前整治工作稳步推进。其中,火炬区孖涌整治经验有借鉴意义。

  ●孖涌整治经验值得推广

  孖涌属于开发区八公里河边涌,上游与八公里河于东阳南路连接,下游通过孖涌水闸与横门水道连接。孖涌全长2.2公里,平均河宽28米,流域面积2.66平方公里。

  该河涌的治理工程,由中建三局负责。早在2012年,中建三局在湖北的襄阳、咸宁等地就开始关于黑臭水体的整治研究和治理,积累了丰富的黑臭水体整治经验。火炬开发区孖涌整治是他们在我市的又一成功探索。

  9月1日,记者来到孖涌整治河段,工程已经接近尾声,2.2公里河涌水质明显改善,河涌两岸绿树成荫。一年前,这里还是我市重点整治的劣V类水质河涌。

  治理黑臭水体的根本是治理污染源头,如何清晰掌握“源头”是整治的第一步。根据摸底排查,孖涌的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及底泥内源污染。根据溯源调查结果,孖涌现状源自市政、工厂、小区排口合计40个,其中11个排口存在排污现状,根据勘查出的11个排污口,向上溯源共发现57处错、混接点,也就是雨水和污水管网的混接,紊乱的结果是河涌被污染。

  找到“病因”后,中建三局施工人员对57处混接的地下管网进行“归位”,这样从根本解决的地下混接问题,岸上的绿化施工就会迎刃而解。

  ●火炬开发区

  30条河涌全面开工

  火炬开发区地势低平,基本呈南高北低之势,南部与南朗镇交界处横亘有五桂山余脉,属于低山丘陵,海拔高度较小;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,有小隐涌、濠头涌、张家边涌等大小河涌贯穿其中,与横门水道相连。

  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小隐涌、八公里河、张家边涌、濠头涌、永安涌等30条河涌的截污、清淤、补水、泵闸新(重、扩)建、河涌养护及智慧水务等工程。河道总长67.8公里,其中最长河涌11公里,最短400米,流域总面积90.00平方公里。工程按流域范围划分为5个片区,分别为小隐涌、八公里河、张家边涌、濠头涌及独流入海片区。

  中建三局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长刘长奇说,他们中标了火炬开发区30条河涌的整治工程,总长 67.8公里,其中12公里为暗涵。暗涵内部施工空间小,排污管众多,长度短则几百、多则几千米,通风条件不足,清淤施工难度大。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,已累计完成183km管网清检修及18km管道敷设。通过对孖涌的整治,他们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黑臭水体整治经验,将在30条劣V类的河涌进行推广,全面提升河涌的水生态环境水平,逐步恢复河流主要环境功能,建设“蓝天常在、青山常在、绿水常在”的美丽中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