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网站无障碍 长者助手
媒体报道(已归档)
您现在的位置:

码头岸电全覆盖 船舶污水尽收集 市交通运输局深入推进港口码头污染防治,建设“绿色港口”,助力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

信息来源:中山日报发布日期:2021-09-08 分享:

中山中外运码头建设的含油污水灌和生活污水罐。

  9月7日,一艘船舶停靠在中山中外运码头,船员关闭发动机,从船上拉电线与码头岸电设备连接,按下船舶用电转换开关,即转换为岸上供电。近年来,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工作,督导全市各码头企业严格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,推动码头建设岸电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,严防港区环境污染,推进港口节能减排,取得了一定成效。截至目前,全市18家码头企业中,11家非危险品码头已实现岸电建设和使用全覆盖,同时也全部配齐船舶污水接收设施,对接收上岸的污染物进行集中转移、处置。

  文/本报记者 何淼 图/本报记者 缪晓剑

  ●船舶用岸电

  告别“柴油味”

  上午9点半,中山中外运码头1号泊位,停靠着一艘船舶。船员从船舱里拉出一条黑色电线,与设置在码头前沿的岸电箱连接,使用岸上供电。“先关停船舶发动机→拉线→连接岸电箱→开启船上的转换开关→成功转换岸上供电。”码头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了转接岸电的步骤。

  具体什么是岸电?岸电是指靠泊港口的船只关闭船舶自备的辅助发电机,转而使用港口方提供的清洁能源向主要船载系统供电。“岸电箱类似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桩,建设于码头前沿,其功能是通过插电的方式,为靠港船舶提供岸上供电,替代传统的船舶柴油辅机发电。”市交通运输局港航管理科工作人员陈雷介绍,船舶使用岸电,可减少因柴油燃料发电造成的噪音、废气、黑烟等环境污染,减少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,进而改善港口空气环境质量。

  “这里的4个泊位,每个泊位都配套了岸电箱,每个岸电箱可满足2至3艘船供电。”中山中外运仓码有限公司安全技术部主管黄国华表示,一艘船停靠一天,使用岸电的费用为10多元至20多元。与柴油发电相比,岸电的成本优势明显。船主可使用月结、现金、扫码电子支付等方式支付电费。截至目前,中山市累计建成码头岸电设施55套。在全市18家码头企业中,除了国家明确的7家危险品码头不强制建设岸电外,其他11家非危险品码头已实现岸电建设和使用全覆盖。

  “使用岸电代替柴油发电,大大降低了噪音,也告别了带着浓浓柴油味的黑烟,提高了船员在船上生活的质量。”陈雷表示,码头岸电推广受到船主的欢迎。目前中山市码头岸电使用情况良好,靠港船舶优先选择使用岸电替代柴油发电。数据统计显示,今年上半年全市码头平均每月为船舶供电约3.5万度,岸电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均位居全省内河港口前列。

  ●船舶污水收集入罐转运杜绝偷排

  在中外运码头服务区,记者看到两个巨大的银色金属罐格外醒目,分别标示着“含油污水”和“生活污水”字样。“每个污水收集罐配备30米长的管道,可容纳污水3吨。”黄国华表示,当船舶有排污需求时,码头工作人员操作叉车移动收集罐至泊位旁边,通过管道把船上的污水收集入罐,暂存到一定量后,再通过槽罐车等工具进行集中转运处理。据介绍,中外运码头的船舶污水接收设施今年8月完成建设,目前已投入使用。

  “此前大部分码头没有建设污水接收设施,船舶需要自行或通过码头委托第三方单位接收污水。由于全市码头布局分散,第三方单位的服务时效难以保障,特别是个别第三方单位单次收费较高,对船方排污成本和市场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。”陈雷表示,今年以来,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的要求,各码头应加大投入,逐步自行改造并配备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,包括在码头前沿配置船舶垃圾接收箱、污水接收罐等设施,逐步替代委托第三方接收的模式,码头集中接收能力大大提升。目前,全市各码头的船舶污水收集处理方式因地制宜,有的采用集中收集,统一转运处理方式;有的可以直接进入污水管网,收集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。

  据介绍,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推进下,目前全市18家码头企业中,除7家危险品码头考虑到安全因素暂不强行配备船舶污水接收设施外(签订第三方委托接收协议),其他11家非危险品码头已全部配齐了船舶污水、垃圾接收设施,具备相适应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能力,有效开展了接收业务,港口船舶水污染治理取得新的成效。